/>
开栏的线日,北京广场将举办隆重阅兵式,留念我国人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。相关担任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,此次阅兵将组织民兵方队参看,这是民兵初次参加以留念抗战为主题的阅兵活动。抗日战役时期,我国领导的民兵部队规划有多大?归纳各类材料据不完全统计,应有200余万。
兵民是成功之本。“神枪手”“爆炸大王”“杀敌英豪”……民兵部队中的英豪纷繁出现,战役故事广为流传;地道战、地雷战、麻雀战……包含民兵才智的战法层出不穷,人民战役伟力闪现。从高山密林到江河湖泊,从平原地道到青纱帐里,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摆开杀敌的战场,合作援助主力部队作战,“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”,为抗战成功作出不可磨灭的奉献。
版开设“寻访抗战烽火中的民兵脚印”专栏,跟从抗战民兵的脚印踏访战役原址,在回望前史中鼓励新时代民兵发扬光荣传统、续写前辈荣光。
“地道战嘿地道战,埋伏下神兵千百万……”抗日战役时期,冉庄有一支规划不大的民兵部队。这支部队使用地道、地雷、手榴弹和土枪土炮,合作八路军、武工队对敌作战157次,毙伤敌军2100余人。1945年春末夏初的一天,冉庄民兵面临日伪军两个团的军力,奇妙使用地道打开战役,以轻伤一人的价值取得成功。战役完毕后,5月,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举行庆祝大会,颁发冉庄“地道战榜样村”光荣称号,并颁发一面写有“勇敢杀敌 战役榜样”的锦旗。
十字街口的老槐树上,悬挂着一口铁钟。一名游客身穿八路军服装,双手拉着长长的麻绳,用力敲钟。
这棵老槐树,曾出现在电影《地道战》中。“铛铛铛……”电影最初,短促的钟声响起,全乡民兵集结在槐树下预备战役。一天深夜,高家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发现日伪进村,敲钟示警,被敌人杀戮在槐树下。
地道畅通无阻,虽然有赤色箭头指示,仍一不小心就会走失。“地道中规划有地下指挥部、储粮室、兵工厂、水井等,具有防火、防水、防毒功用。”在留念馆解说员指引下,记者走上一个斜坡,来到青神庙工事,透过长方形的小洞口,刚好能看到街上行人的脚。解说员介绍,这是一个射击孔,民兵们便是在这些小孔间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神出鬼没。
地道战将无险可守的平原,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。本年97岁的李恒彪,参加民兵部队时只要15岁。“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兵,作战勇敢是有必要的。咱们便是要一打一个准,让敌人有来无回!”李恒彪向记者讲起当年的故事,提到动情处不时挥动扎实的大手。离休后,他经常回到村里,在槐树下、地道口向游客责任解说,并编撰回想文章。
在冉庄地道战留念馆,有一幅1945年拍照的是非老相片,名为“意气风发的冉庄女民兵班”。7名女民兵站成一排,有的手中还紧紧握着手枪。本年5月,仔细的观赏大众发现,相片下面增加了一行小字,从左至右标示了7名女民兵的名字。
早在20世纪80年代,文物保护中心现已收集到相片中的悉数人名,但由于缺少更具体的材料,未能一一对应到每个人。
造访中,工作人员得知一个要害头绪:相片中女民兵李秀芬的女儿郝艳香,近期曾回冉庄到母亲的墓地祭扫,他们赶忙登门拜访。看到那张相片,郝艳香指尖轻轻哆嗦,指向最右边那位女民兵:“这是我妈李秀芬,也叫李焕金!”她还指着左数第3位说,这是妈妈常想念的“吉儿姨”——李吉儿。工作人员曲折探问,找到李吉儿的儿子范同军,承认了相片中的人物信息。
最终也是最困难的检测,是承认左六民兵李瑞之。头绪一度指向乡民李贵鹏的姑姑,但李贵鹏的3位姑姑中仅小姑健在,远居南京。工作人员满怀期望联络,却绝望而归——小姑名叫李新之,并非李瑞之。这时,仅有的期望落在久居北京、年逾九旬的老民兵李恒彪身上。工作人员怀揣相片,赶往北京。“李瑞之?她不是贵鹏的姑姑,是我的姑姑啊!”李恒彪白叟直截了当地说出这句话,压在所有人心上的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、摘编或树立镜像,不然视为侵权。